n131463

1970年,毛主席刚到天津,却并未在前来接待他的队伍里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。 李银

1970年,毛主席刚到天津,却并未在前来接待他的队伍里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。 李银桥打小日子苦,河北穷人家的孩子,家里揭不开锅。父母没办法,把他送上武当山当俗家弟子,只求他能吃上饭,学点功夫混口饭吃。可他十一岁那年,自己下了山,跑去参加红军,从此跟革命拴在了一起。凭着一股子倔劲和灵活的身手,他在队伍里慢慢站住了脚。 1947年,胡宗南带兵打延安,形势紧张得很。毛主席决定带队东渡黄河,躲开敌人的风头。为了护住中央领导,部队挑了些年轻力壮、脑子活的战士当警卫,李银桥就在其中。一开始,他在周恩来身边干活,后来一次紧急转移中,他帮毛主席点烟的事儿让主席记住了他。那天晚上,天黑得啥也看不见,大雨哗哗地下,毛主席想抽口烟定定神,可火柴湿了点不着。李银桥一把抓过火柴,硬是擦出火来,点上了烟。毛主席看了他一眼,就把他调到身边。这一调,就是十五年。 李银桥干活麻利,心思细,很快就摸透了毛主席的习惯。啥时候喝茶,爱喝啥茶,甚至批文件的手势,他都门儿清。毛主席对他越来越放心,俩人处得跟亲人似的。可他心里还是惦记着上前线,周恩来也答应过给他机会。毛主席知道后,笑着写了张字据,说借他半年,干完就放他走。结果这半年变成了十五年,他愣是没吭声,就这么一直跟着。 到了1962年,组织决定让李银桥去地方工作。毛主席舍不得,可大局当前,他没拦着。走之前,他抄了首《七律·长征》送给李银桥,还从稿费里掏出八百块钱塞给他,叮嘱他下去老实干活,别碰歪门邪道。李银桥带着这话,去了新岗位。 1970年,毛主席到天津视察,下车一看,李银桥没来。他心里纳闷,问身边人咋回事。有人支支吾吾,后来才说出实情:李银桥1969年被人诬告,给抓了。毛主席一听就火了,说李银桥他看着长大,啥为人他清楚,这事儿不能就这么算了。当天他就让人查清楚,还亲自写了话干预。李银桥硬是没求过援,怕“走后门”坏了规矩,可毛主席还是给他撑了腰。 李银桥出来后,没抱怨过一句,照旧踏实干活。1976年毛主席去世,他听到消息,眼泪哗哗掉,连夜赶去北京,在遗容前站了半天。后来每年他都去纪念堂看看,话不多,可那份念想从没断过。他一辈子没搞特殊化,把毛主席的教诲记到骨子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