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131463

1949年毛主席下令炮轰英国军舰,斯大林惊了,感叹道:“此人不仅有傲骨,更有虎胆

1949年毛主席下令炮轰英国军舰,斯大林惊了,感叹道:“此人不仅有傲骨,更有虎胆!”

毛泽东,1893年出生在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普通农家,家里种田为生,日子过得紧巴巴。他小时候没少干农活,挑水、砍柴,皮肤晒得黝黑,但脑子里总想着书本里的世界。读了《水浒传》《三国演义》,他开始琢磨国家大事,觉得中国得变个样。辛亥革命那年,他18岁,剪掉辫子,跑去当兵,但没多久就发现,光靠推翻皇帝不够,得有更大的变革。 1910年代,他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,接触到马克思主义,眼睛一亮,觉得这才是救中国的路子。1921年,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凑在一起,成立了中国共产党。那会儿中共就是个小团体,经费靠大家凑,会议在小旅馆开,桌上摆着几碗面条。毛泽东不怕苦,带着队伍上井冈山,搞农村革命。他穿着粗布衣服,走村串户,跟农民聊收成、讲政策,硬是把星星之火点燃成燎原之势。 长征路上,他带着红军爬雪山、过草地,饿了啃树皮,困了睡山洞。1935年遵义会议,他成了中共的实际领导,稳住了军心。抗日战争时期,他在延安住窑洞,点着油灯写文章,提出联合抗日的方针,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。抗战胜利后,国共内战再起,毛泽东坐镇西柏坡,指挥三大战役,百万解放军横扫国民党军队。1949年,渡江战役前,他已经嗅到了胜利的气息,但英国军舰的挑衅,让他下定决心要给列强一个下马威。 毛泽东不是只会喊口号的人,他的战略眼光和果断决策,让中国从一盘散沙变成了铁板一块。他知道,要让新中国站稳脚跟,不光得打赢内战,还得让外国列强知道,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。正是这种硬气,促成了“紫石英”号事件的惊天一战。 1949年4月,人民解放军准备渡江,解放江南,英国却在这当口捣乱。他们的军舰“紫石英”号,借口“护侨”,在长江无锡到镇江一带晃来晃去,明摆着是想给解放军添堵。当时,英美法等国的军舰都在长江里,但美国、法国都识趣地把船开到了上海吴淞口外,唯独英国硬撑着不走,还加大了巡航力度,摆出一副老大哥的架势。 这事让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很头疼,他们请示中央军委,英国军舰要是干扰渡江怎么办?毛泽东的回复简单直接:不管真假,凡是碍事的军舰,都可以打!4月20日,解放军岸防部队接到命令,对“紫石英”号开炮。炮战一打响,英舰就懵了,很快被打得瘫在江面上,舰上17人阵亡,20人受伤,60多人逃到岸上,狼狈不堪。英国不甘心,第二天派了“伴侣”号、“伦敦”号、“黑天鹅”号三艘军舰来救场,结果还是被解放军炮火打得抱头鼠窜。“伦敦”号舰长卡扎勒重伤,另两艘船也伤亡惨重。 这场仗,解放军也付出了代价,252人伤亡,包括68师202团团长邓若波和参谋长王保哲牺牲。英国人没想到,中国人敢对他们动手。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,英国仗着炮舰横行中国上百年,从没吃过这种亏。这次炮战,彻底打破了他们的傲慢。消息传到莫斯科,斯大林听后大为震动,称赞毛泽东不仅有骨气,还有胆量。这句话传开,成了国际社会对新中国态度的风向标。 炮战的结果很清楚,英国军舰灰溜溜退出长江,解放军顺利渡江,南京、上海很快解放。这场仗不只是军事胜利,更是新中国对外展示肌肉的开始。毛泽东用行动告诉世界,中国人站起来了,谁也别想再骑在头上作威作福。 “紫石英”号事件让英国政府炸了锅。英国议会里吵得不可开交,丘吉尔跳着脚嚷嚷要派兵报复,觉得大英帝国的脸面丢不起。首相艾德礼却不这么看,他掂量了一下局势,知道新中国有五亿人,底气硬得很,英国要是真打,占不到便宜,反而会惹一身麻烦。他当着议会的面说,帝国利益比面子重要,报复的事先放一放。 英国政府拖着不表态,一直等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,才开始认真商量怎么处理这事。毛泽东没闲着,直接发表声明,点名批评丘吉尔是“战争贩子”,要求英国认错、道歉、赔偿,还要所有外国军舰、军队撤出中国领土。这话说得硬气,传遍世界,让西方列强第一次感受到新中国的强硬态度。 解放军没被英国的威胁吓住,渡江后势如破竹,拿下江南大片土地。英美等国的军舰一看形势不对,赶紧撤出中国内河。1950年1月,英国第一个承认新中国,艾德礼政府选择了务实路线,放弃了丘吉尔的报复计划。这一步,标志着西方列强对新中国态度的转变,也证明了毛泽东的策略是对的。 新中国成立后,毛泽东继续领导国家,搞土地改革,分田给农民,让老百姓有了自己的地。抗美援朝战争中,他指挥志愿军打退了美军,保住了东北边境的安全。这些政策和胜利,稳住了新中国的根基,也让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实力刮目相看。1976年,毛泽东去世,享年83岁。他留下的遗产,不仅是新中国,还有一个让列强不敢小瞧的民族精神。长江炮战成了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,告诉全世界,中国的尊严是打出来的,靠实力说话。